前言:市場總在風險偏好與趨避間擺盪
有沒有這樣的經驗?明明上個月股市一路攀升,投資人信心滿滿;但一場突發的地緣衝突或一則意外的經濟數據,瞬間讓市場風向丕變,資產價格集體下挫,資金紛紛撤退。這並非偶然,而是市場集體情緒在「風險偏好」與「風險趨避」之間規律擺盪的結果。這種被稱為 Risk On / Risk Off 的市場節奏,早已成為全球資金流動的隱形指揮棒。
無論是聯準會升息的鷹派言論,還是中東局勢升溫,都能在短時間內引發市場模式切換。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與其被動承受波動,不如主動理解背後的邏輯。本文將從概念本質出發,拆解兩種市場狀態的特徵與資產表現,帶您掌握關鍵觸發因子,並引入可量化的觀察工具,最後結合本地投資環境,提供實用的配置策略。當你能看懂市場的呼吸節奏,投資才真正從「猜測」走向「判斷」。

一次搞懂 Risk On 與 Risk Off 的本質
這組看似外來語的術語,其實描述的是市場參與者集體心理的轉變。當投資人普遍相信經濟前景樂觀、企業盈利可期,便願意將資金投入潛在報酬較高的資產,這就是 Risk On(風險開啟)的狀態。反之,一旦出現衰退疑慮、政策不確定或重大危機,市場焦慮上升,資本保全成為首要目標,資金便會快速撤離風險性資產,轉向穩定保值的避險標的,形成 Risk Off(風險趨避)的氛圍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不是非黑即白的開關,而是一種連續的光譜。市場可能處於「偏多」或「偏空」的過渡階段,也可能出現板塊分歧——例如科技股因 AI 商機持續強勢,同時公用事業因高股息吸引保守資金流入。理解這種動態性,才能避免過度簡化市場現實。
Risk On:樂觀情緒主導,資金追逐成長
在 Risk On 的環境中,市場瀰漫著對未來的樂觀預期。企業擴張、消費升溫、盈利成長等消息頻傳,投資人風險承受度提高。此時,資金傾向流入那些與經濟景氣高度連動的資產,例如新創公司、擴張中的科技企業,或是新興市場的股票與債券。市場波動度通常較低,投資者更關注長期成長潛力,而非短期波動。
Risk Off:避險思維抬頭,資金尋求庇護
一旦市場進入 Risk Off 模式,焦慮與不確定感席捲而來。無論是金融體系的隱憂、地緣政治的對立,或是黑天鵝事件爆發,都會促使投資人優先考慮本金安全。此時,高風險資產首當其衝,出現拋售潮。相對地,具備流動性佳、信用穩健或抗通膨特性的資產,如主權債券、黃金與避險貨幣,便成為資金的避風港。這類轉換往往伴隨著市場波動加劇,VIX 指數上升,反映出投資人的不安情緒。
Risk On 與 Risk Off 的資產表現對比
要快速判斷市場處於哪種模式,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各類資產的相對強弱。以下是兩種情境下的典型資金流向與價格反應:
資產類別 | Risk On 模式下的表現 | Risk Off 模式下的表現 |
---|---|---|
股票市場 | 整體表現強勁,尤其以科技、金融、原物料及非必需性消費類股領漲。 | 大盤普遍走弱,但防禦型類股如公用事業、醫療保健、必需性消費品相對抗跌。 |
債券市場 | 高收益債(俗稱垃圾債)因利差吸引資金流入,價格上揚。 | 高信評政府債,尤其是美國長期公債,因避險需求推升價格,殖利率下降。 |
外匯市場 | 新興市場貨幣及商品貨幣(如澳幣、加幣)受惠於資金流入與商品價格上漲。 | 美元、日圓、瑞士法郎因流動性佳與避險屬性,兌其他貨幣走強。 |
原物料 | 工業金屬如銅、鋁,以及能源如原油,需求預期升溫,價格上漲。 | 黃金、白銀等貴金屬因保值功能與避險需求增加,價格走高。 |
Risk On 時期的熱門資產清單
- 成長型股票:特別是具備高營收增速與創新題材的企業,如AI、電動車、雲端服務等。
- 高收益公司債:投資人願意承擔較高違約風險,以換取優於公債的利息收益。
- 新興市場金融資產:包含新興股市與債券,受惠於全球資金外溢效應。
- 商品相關資產:如油價連動債、原物料ETF,反映對實體經濟擴張的樂觀預期。
Risk Off 時期的避險資產選擇
- 美國國債:被全球央行與機構視為最安全的資產之一,動盪時期需求大增。
- 投資級公司債:由財務穩健企業發行,信用風險低,波動相對小。
- 避險貨幣:美元因全球儲備地位、日圓因套利交易平倉、瑞士法郎因政治中立,皆具避險功能。
- 黃金與貴金屬ETF:不受單一國家政策影響,長期被視為對抗通膨與系統性風險的工具。

觸發市場模式轉換的五大關鍵因素
市場情緒的轉變,往往由幾個核心變因驅動。掌握這些催化劑,有助於提前預警可能的風格輪動。
- 重大經濟數據出爐:例如美國非農就業、CPI通膨率、GDP成長率等。若數據顯著偏離預期,可能引發市場重新評估經濟前景,進而觸發風險偏好的調整。
- 央行貨幣政策變動:聯準會、歐洲央行等主要央行的利率決策是市場風向球。升息通常被解讀為抑制過熱,可能導致 Risk Off;而降息或維持寬鬆,則有利於 Risk On。值得注意的是,市場反應取決於「預期落差」,若升息已被充分定價,衝擊可能有限。
- 地緣政治緊張升級:戰爭、貿易摩擦、政局動盪等事件,會直接衝擊全球供應鏈與能源穩定,增加不確定性,通常引發避險買盤。
- 企業財報與展望:指標性企業如蘋果、微軟、台積電的財報表現與未來指引,會影響投資人對產業景氣的判斷,進而擴散至整體市場情緒。
- 全球性系統風險:如2008年金融危機、2020年疫情爆發,這類事件會造成全面性信心危機,引發大規模 Risk Off,各國央行通常需介入穩定市場。

用數據說話:三項客觀指標判讀市場情緒
除了觀察資產價格,我們還能透過量化指標,將「感覺」轉化為「數據」,更精準掌握市場脈動。
恐慌指數 VIX:市場的恐懼溫度計
VIX 指數由芝加哥期權交易所(CBOE)編製,反映市場對未來30天標普500指數波動率的預期。當 VIX 飆升,代表投資人預期市場將劇烈動盪,通常伴隨著大跌與恐慌性賣壓,是典型的 Risk Off 訊號。相反,當 VIX 長期處於低位(如15以下),則顯示市場平靜,風險偏好較高。投資人可定期追蹤 CBOE 官網 的即時數據,作為情緒參考。
銅金比(Copper-to-Gold Ratio):經濟前景的晴雨表
銅被稱為「銅博士」,因其廣泛應用於建築、電力與製造業,價格直接反映全球工業需求。黃金則是傳統避險資產。銅金比的計算方式為每磅銅價除以每盎司黃金價。當此比率上升,代表銅價漲幅超越黃金,顯示市場看好經濟成長;反之,比率下滑則暗示避險情緒升溫,資金從工業金屬轉向黃金。在 TradingView 等平台輸入「COPPER/GOLD」即可繪製走勢圖。
信用利差:風險溢酬的市場定價
信用利差衡量的是高收益債與同天期美國公債之間的殖利率差異。在 Risk On 時期,投資人對企業償債能力有信心,願意接受較低的風險補償,利差收窄。但當經濟前景蒙陰,違約風險上升,投資人便要求更高的利息作為補償,導致利差擴大。此指標能反映市場對信用風險的評價變化。可參考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(FRED) 提供的美林高收益債指數與公債利差數據。
台灣投資人如何實戰應用 Risk On/Off 概念?
理論若無法落地,便只是空談。對台灣投資人而言,可從以下幾個層面將此框架融入決策:
- 動態調整股債與跨市場配置:在 Risk On 明顯時,可提高美股、台股科技類股的比重,特別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。若 Risk Off 訊號出現,如 VIX 暴漲、銅金比下滑,則應審慎評估是否降低部位,增加現金持有或轉向防禦性資產。
- 善用台灣 ETF 工具箱進行靈活操作:台灣市場提供多元的ETF選擇,讓投資人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。
- Risk On 時機可考慮:元大S&P500 (00646)、國泰永續高股息 (00878)、富邦科技 (00652U),或單筆申購美股如蘋果、輝達。
- Risk Off 時機可布局:元大美債20年 (00679B)、國泰20年美債 (00687B)、元大S&P黃金 (00635U),或持有美元存款以對沖匯率波動。
- 搭配 Moneta Markets 提升交易效率:在判斷市場模式轉換的關鍵時刻,選擇穩定且具深度的交易平台至關重要。Moneta Markets 提供多市場、多商品的交易環境,無論是外匯、黃金或指數差價合約,都能滿足不同情境下的避險或進攻需求。其高流動性與緊密點差,有助於投資人在 Risk Off 時快速出場,或在 Risk On 時精準切入,是實踐資產輪動策略的實用工具。
- 建立宏觀思維,避免情緒化操作:最重要的是,將 Risk On/Off 視為一種「市場背景」,而非短線買賣指令。它幫助你理解當前主流敘事,避免在市場恐慌時盲目殺出,或在狂熱時追高。長期而言,這種框架能提升你的投資紀律與勝率。
結論:讓市場節奏成為你的投資導航
Risk On 與 Risk Off 的交替,是資本市場的自然律動。它不僅解釋了為何某些資產會集體上漲或下跌,更揭示了全球資金流動的底層邏輯。從基本概念、資產表現、觸發因子到量化工具,你已掌握一套完整的分析架構。
透過 VIX、銅金比與信用利差,你能更客觀地評估市場情緒;結合台灣在地的 ETF 與交易工具如 Moneta Markets,則能將策略落地執行。請記住,沒有一個指標永遠正確,但當多個信號趨於一致時,便值得提高警覺。將此框架納入你的投資決策流程,你將不再只是市場波動的承受者,而是能預先準備、從容應對的主動參與者。
關於 Risk On / Risk Off 的常見問題 (FAQ)
Risk On Risk Off 中文是什麼意思?
Risk On 的中文是「風險開啟」或「風險偏好」,指市場樂觀,願意承擔風險追求高回報。Risk Off 的中文則是「風險關閉」或「風險趨避」,指市場悲觀,優先考慮資金安全,撤出高風險資產。
Risk Off 的時候應該買什麼資產?
在 Risk Off 環境下,投資者應優先考慮購買避險資產。常見的選擇包括:
- 美國公債
- 高評級投資等級債
- 黃金
- 美元、日圓、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
聯準會升息會造成 Risk On 還是 Risk Off?
一般來說,聯準會升息是緊縮貨幣政策的信號,會提高借貸成本,可能抑制經濟活動,因此通常會引發市場的 Risk Off 情緒。然而,如果升息是為了應對過熱的經濟,且市場已充分預期,則影響可能較為溫和。
要怎麼查詢 VIX 指數和銅金比的數據?
您可以在許多財經資訊網站上找到這些數據。例如,VIX 指數的官方數據可在 CBOE 交易所網站查詢。而銅金比等圖表,則可以在 TradingView 這類專業圖表分析網站上,透過輸入「COPPER/GOLD」的代碼來查看。
比特幣在 Risk On/Off 模式中扮演什麼角色?
目前市場對比特幣的定位仍在演變。在過去幾年,比特幣的價格走勢與科技股等風險性資產高度相關,表現出強烈的 Risk On 特性。儘管有些人稱其為「數位黃金」,但它在市場恐慌時的避險能力尚未得到如黃金般的廣泛驗證。
Risk On/Off 的概念可以用於當沖交易嗎?
不建議。Risk On/Off 是一個描述宏觀市場情緒與中長期資金流向的框架,其變化通常以數週或數月為單位。它更適合用於指導資產配置的戰略性調整,而非用於高頻率的短線或當沖交易。
市場有可能同時處於 Risk On 和 Risk Off 狀態嗎?
市場很少處於絕對的 Risk On 或 Risk Off 狀態,它更像一個光譜。有時市場可能會出現分歧信號,例如科技股(Risk On)和公用事業股(Risk Off)同時上漲。這通常反映了市場對不同經濟板塊有不同的預期,或者處於模式轉換的過渡期。